09/12/2024
第七屆Lifewire Run 【愛跑.將軍澳】慈善跑
協會副會長彭一邦出任董事的Lifewire《護.聯網》舉辦了第七屆Lifewire Run 【愛跑.將軍澳】慈善跑已於12月1日圓滿舉行,協會分別派出三隊隊伍參與10公里企業賽、3公里企業賽以及1公里寵愛跑。
10公里企業賽由協會會長蔡俊杰、基金會資深顧問委員陳文、榮譽會長張華強、廖錦興博士代表協會出戰;而3公里企業賽則由副會長陳思敏、副秘書長丁可恒、執行委員許夏林以及其夫人參與。最後,副會長陳思敏再與其丈夫及愛犬1公里寵愛跑。希望透過傷健共融的跑步嘉年華,凝聚力量,推廣認識罕見病,鼓勵一同關懷罕見病患者,同創共融社會。
各位於活動過後,更一同聚餐聯誼,促進友誼。
22/11/2024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暨2024/25年度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就職典禮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暨2024/25年度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就職典禮已於昨日(11月21日)圓滿舉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黃少珠常任秘書長、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庫務)黎志華常任秘書長,以及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博士蒞臨主禮。此外,亦有超過500位政商界的嘉賓齊首一堂,共同見證今屆執委會及青年委員會的交接儀式。來年在蔡俊杰會長的領導下,協會一定會繼續傳承工業家精神,繼續推動各項工作,舉辦多元化的活動。
以「智創煥發新質力 育青展業海內外」為目標,持續與特區及內地政府各部門、團體保持溝通與合作,凝聚會員力量,將YIC打造成為工業家交流的平台,並積極推動香港的工業轉型及青年發展,利國利民!
祝願偉大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香港百業興旺,YIC會務興隆!
香港青年工商界專題午餐會
為了讓香港工商界的青年更好地把握機會,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肩負起連接內地與世界各地的橋樑角色,青年委員會主席楊子熹及榮譽主席張倩怡出席了與16個青委組織於11月8日聯合舉辦的「香港青年工商界專題午餐會」。此次午宴不僅是一個交流平台,更是促進合作與共識的重要機會。
在會上,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也到場與各界青年工商組織進行深入交流,分享了關於香港及內地最新的社會政情和經濟發展的動態。這樣的交流讓青年會員能夠更清晰地了解當前的市場環境和政策導向,使他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能夠更靈活地應對挑戰。
此外,午餐會還提供了一個網絡擴展的機會,促使青年們互相分享各自的經驗和見解,尋求合作的可能性。這不僅有助於個人的職業發展,也對於促進香港與內地及全球的經濟合作具有積極意義。青年委員會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激發更多青年參與國家建設,為香港及國家的繁榮穩定貢獻力量。
30/10/2024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及基金會2024年周年大會、慶祝國慶75周年暨新一屆執行委員履新晚宴
協會和基金會於10月17日在中華軒舉行了周年大會,協會新一屆執行委員於會後正式履新。新任協會會長,蔡俊杰在會上衷心感謝全體會員的支持和信任。
同日,協會舉辦了「慶祝國慶75周年暨新一屆執行委員履新晚宴」。當晚,協會會長蔡俊杰和當然顧問陳宇澄,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的歷史里程,以及協會未來的發展方向方面與會員互動分享。他們闡述了祖國的繁榮得來不易,我們應當全力以赴配合國家發展,並深入探討工業界應如何與國家未來發展相協調,持續積極與各方合作並努力,遵循國家的方針,為中國發展貢獻力量。協會同仝衷心祝願祖國繁榮昌盛、富強!此外,協會常務副會長吳慧君亦於晚宴上介紹協會架構及各委員會成員,各委員會主席均對委員會的未來規劃表達了看法。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未來一年,必定會上下齊心為協會發展而努力!
YIC飛越港蘇之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考察香港科學園活動
協會當然顧問陳宇澄於10月18日聯同香港科技園公司創新製造高級總監黃家裕,一同接待了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訪問團,並進行座談會。座談會期間,雙方共同探討香港與錫山新科技產業的關係,希望尋求更多機遇,加強雙方互動與交流,推動兩地合作及發展。
座談會後,訪問團考察了InnoHK旗下的先進生物醫學儀器中心,了解香港先進生物醫學科技的最新發展及交流。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歡迎特區政府發表《2024施政報告》 為香港工業升級轉型、創科及青年發展制定明確目標
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於10月16日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繼續貫徹習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的「四點希望」,並就改革和變化闡述理念和發展目標、關鍵措施及績效指標。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下稱「協會」)對報告內容表示支持,樂見《施政報告》切實回應社會及業界訴求。協會認同《施政報告》內強調本港「一國兩制」優勢以及深化「互聯互通」的策略,必定能進一步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完善新型工業發展並推動與「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合作。協會又十分認同報告之「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目標,並會全力配合政府施政,助力香港工業界及青年發展。
融入「互聯互通」及「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
《施政報告》提出政府將大力深化本港與內地之「互聯互通」機制。資產流通方面,政府將強化本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持續優化基礎設施及增強人民幣流動性,又提出本港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和國際級黃金倉儲設施。而吸引外資方面,為吸引海內外重點企業在香港設立總部或分部,政府簡化外籍高端人才引進程序、優化行政審批效率,以加強香港作為區域金融中心的功能。
協會一直致力於促進本港工業於海內外貿易的發展。今年,我們組織了為期3天的北京考察團,拜訪了中央統戰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知識產權局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深入了解國家最新發展方向,切實執行國家「互聯互通」的策略。同時,我們也舉辦了為期6天的「一帶一路東歐考察團」,以增進香港與東歐的經濟合作,推動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從而實現「拼船出海」的目標。協會相信這些交流探訪有助於擴展香港的全球經貿網絡,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為本地企業帶來商機,促進香港的經濟繁榮。
支持企業升級轉型,發展新質生產力
《施政報告》提出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包括加速發展數字貿易、構建金融科技創新生態圈。政府會繼續推動央行數碼貨幣(CBDC)、移動支付、虛擬銀行、虛擬保險及虛擬資產交易等創新金融服務。又將成立「香港新型工業發展聯盟」,促進「政、產、學、研、投」緊密協作,構建香港新型工業合作平台。此外,更會推進第3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聚焦先進製造、材料、能源及可持續發展,大力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轉型,培育新興產業,並發展新質生產力。
協會十分贊同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的重要性,認為這是新質生產力的關鍵之一。我們於今年4月成功舉辦了由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及數碼港主辦的「數字經濟峰會」。在此峰會中,協會聯合五個商會舉辦了以「數字經濟:引領創新 開創未來」為主題的論壇,邀請各行業專家深入分析Web3.0及人工智能(AI)的發展趨勢,以配合報告中提及的參與國際社會在數字經濟發展方面的討論。
此外,協會對報告中提出成立發展「低空經濟」感到十分鼓舞,樂見政府就推動「低空經濟」提出四大發展方向,包括放寬「超視距飛行」、無人機重量和載貨限制及開拓低空飛行應用場景等。另一方面又會與內地對接,同建設低空跨境航線、出入境及清關安排等。協會深信開拓無人機應用項目至貨物配送、測量、建築保養、航拍、匯演和搜救等範疇及發展空中遊覽等定能為業界製就更多新型工業的機遇。
協會一直全力支持企業的升級轉型,並將持續舉辦「香港工商業獎:升級轉型」,以表彰表現優異的企業,激勵更多企業追求新質生產力的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協會於2023-24再次舉辦極具代表性的香港工商業獎,嘉許優秀企業,協助更多企業升級轉型,又舉辦「香港工商業奬:升級轉型」論壇,邀請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及業界代表探討本港在培育新質生產力和實現新型工業化的方向及目標。
完善知識產權法例架構
《施政報告》提出加強《版權條例》保障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並就優化知識產權訴訟程序提交修例建議。協會對此深表贊同,協會曾於「知識產權商品化:策動香港再工業化發展」 研究報告及「2023促進香港新型工業化發展倡議書3.0」,提出香港應全面貫徹落實「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發展定位,積極完善相關法律和監管框架,強化知識產權估值和風險管理能力。協會樂見政府將加強保障研發創新和創意成果,就優化知識產權訴訟程序提交修例建議,讓高等法院更有效管理及審理相關訴訟,促進創新成果的商業化。
加強支援及培養愛國愛港意識青年
《施政報告》提出政府將繼續推展內地及海外交流和實習計劃,並放寬資格至29歲或以下及持副學位或以上學歷青年。協會一直致力於支持本地學子進入大灣區升學及就業,並積極推動「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協會的「YIC飛越灣區體驗計劃」已成功帶領約200名香港青年深入內地城市進行考察和實習,這不僅為他們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還促進了對國家的認同感。
在本年度,協會亦鼓勵參加計劃的學生加入特區政府所設置的「連青人網絡」實體互動平台「HKYouth+」,以促進與政府的溝通和交流。
在國家成立75周年之際,協會舉辦了一系列慶祝活動,包括「75周年國慶青少年創科探索日」,邀請75位中二及中三的學生、家長和老師參觀香港科學園,讓學生們近距離了解本港的最新科技成果,並與園區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接觸,進一步加深對本港科技及工業的認識,從而增強對國家的愛國情懷。
此外,協會全力支持政府的「共創明 Teen 計劃」,並舉辦「YIC青工學院 – 明 “Teen”定向攻略」2024分享會,邀請逾200名來自弱勢社群的中一至中四學生參加,協助他們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
總括而言,《2024施政報告》報告切實回應社會及業界訴求,並切實落實習近平主席對香港發展的期許,為推動本港經濟及新型工業發展定下長遠及明確目標。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期待與政府繼續攜手合作,助力政府推動施政報告中的各項措施,為香港的工業及青年發展貢獻力量,創造更美好的香港。